项目为王洛阳积蓄“硬核力量”
产业兴,则洛阳兴。产业兴的前提是项目为王。
近日,洛阳市同步举行重大项目建设暨“三个一批”推进会,集中签约、开工、投产一批重大项目。
洛阳产业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正在路上。
项目为王,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一种抓手,体现了抓好项目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何为“项目为王”,就是一切发展以项目招商、落地为核心,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以结果论英雄,力促重大项目尽早发挥效益。
坚持“项目为王“,就要坚定不移地把这种理念贯穿发展全局,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聚焦聚力。
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好项目促进大转型。今日之项目就是明日之投资,今日之投资结构就是明日之产业结构。
有经济学家说,没有什么比创业项目喷薄而发更能体现经济活力。再宏伟科学的战略谋划、再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蕞终也要落实到一个一个项目、一件件实事上。
洛阳虽然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但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支撑转型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新动能不够强劲,创新发展基础薄弱。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
唯有切实增强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坚持项目为王,破解落地瓶颈,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统筹抓好创新研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各类项目,用建设工地的热火朝天彰显发展决心,用厂房车间的紧张忙碌展现进取态势,用实打实的经济增长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提供强有力支撑。
作为激发有效投资、带动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项目是工作的抓手、发展的载体、转型的“生命线”。来看看项目建设带来的地区大发展。
一个富士康,带动了一个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一个中原科技城,签约入驻了一批又一批高新产业项目;一个格力电器,吸引大量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洛阳……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重大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项目就能构成新的增长极。项目抓得好,经济发展才有底气、有后劲。
放眼全国,且不说东南沿海的蓬勃发展,仅把目光投向中部地区,湖南在工程机械产业领域的地位、安徽在科技创新赛道上的崛起、湖北在半导体产业上的潜力,均令人刮目。再循着黄河沿线打量,陕西外贸在发力,山西数字经济正加速,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在冲锋……区域经济竞发态势如繁花着锦、烈火烹油。
四、项目为王:洛阳发展的硬核力量
时间刚刚进入下半年,洛阳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奋进姿态,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在河洛大地呈现出千帆竞发之势,洛阳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7月10日,洛阳市委书记江凌参加重大项目签约、开工、投产活动,推动全市上下进一步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
在重大项目“签约一批”活动中,现场集中签约项目22个,投资总额277.1亿元,其中签约项目10亿元以上的12个,涵盖先进装备制造、特色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五大领域。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将为洛阳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
“开工一批”活动在涧西区东旭氢能电机装备产业园工地举行,该产业园计划打造东旭集团高端装备制造总部基地,总投资约150亿元,一期投资50亿元。当日,全市集中开工重大项目318个,总投资16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51亿元。
在洛阳高新区中电光谷产业园举行的“投产一批”活动上,全市共投产重点项目55个,总投资327亿元,涉及产业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
不难发现,当前全市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增、块头大、质量高、覆盖广、带动强”的特点。先进制造业项目与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在“唱主角”,这些项目瞄准民生需求、产业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清晰地展示了洛阳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如顺利落地,将确保“十四五”迈好头部步、见到新气象。
抓牢项目这个“王者”,洛阳发展才有“荣耀”。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