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济工作洛阳这样干!
22日,******洛阳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全市经济工作要抓好十个方面重点——
既抓好惠企政策落实、生产要素保障、政务环境优化等工作,尽心竭力为企业减负纾困,更引导支持企业通过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深化改革等,加快实现转型发展。
坚持“项目为王”,把产业项目作为重点,完善联审联批机制,加快实施“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全面实行重大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项目直接落地等机制。
在稳定传统消费的基础上,把扩大消费的重点放在线上消费上,积极谋划开展网上促消费活动,大力培育“直播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结合洛阳在智能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优势,认真梳理发展“风口”产业的细分领域,加快编制“风口”产业发展图谱。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尽快梳理出一批符合“风口”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坚持扩大信贷规模、用好产业发展基金、发挥国有投资运营企业作用、扶持企业上市等协同发力,解决好“风口”产业投融资问题。
围绕产业园区建设,筛选一批对“风口”产业研究比较深、有发展“风口”产业经验的高水平运营商,深化政府与运营商的合作。
尽快编制完成伊滨科技城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先试科技创新政策,科学布局建设一批产业研究院、科技孵化平台和研发中试基地,全力打造引领洛阳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高质量建设自创区洛阳片区,高效运营创新创业街区双创会客厅,筹备设立产业创新发展投资基金,推动高新区真正成为引领全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瞄准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产业,在中心城区试点建设一批智慧岛创新社区,更好集聚人才、金融、专业服务等创新资源,助推更多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
以新理念加快推进龙门实验室建设、争取早日挂牌运行。通过开展协同创新、实施“揭榜挂帅”、科研项目招标等方式,推进一批市级重大科技专项。
广泛开展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合作“四有”研发活动,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
抓好隋唐洛阳城历史中轴线复原展示和宫城区、里坊区遗址公园建设,持续实施天街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谋划推进玄武门、永泰门等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尽快恢复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打造独具魅力的隋唐文化标识。
依托《风起洛阳》《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优质文旅IP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项目,加快“5G XR电竞未来乐园”、九洲池二期、大河荟、唐宫市场文旅商综合体等沉浸式文旅项目建设。
加大对文旅企业特别是沉浸式文旅企业总部的培育和招商力度,谋划举办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论坛,叫响洛阳文旅企业总部的品牌。
加快推动呼南高铁焦作经洛阳至平顶山段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按照打造枢纽机场的定位,提升现有机场吞吐能力;加快推进济源至新安、郑州至洛阳、沁阳至伊川、洛宁至栾川、嵩县至内乡等高速建设。
完善“租售补”一体化的青年安居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人才公寓、产业社区公寓等供给力度和覆盖面。高标准打造一批“青年驿站”,积极筹建市就业创业体验馆,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场所。试点建设一批青年友好型街区,打造更多网红“打卡地”、青年主题游园等。
持续抓好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全面启动重点片区城中村改造,积极探索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工作。统筹抓好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街头游园改造、断头路打通和慢行系统优化等工作。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市容市貌“四清四严”行动,全面推进文明社区建设,加大非标电动三轮、四轮车非法上路整治力度。
建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等,加强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的培训。
加大对乡村运营的培训力度,持续引进优质乡村运营商,分级分类抓好“达标村”“精品村”创建。
扎实开展“千企兴千村”活动,尽快建立市县两级信息平台,为乡贤返乡创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全面推开集镇试点建设,引导农村人口向集镇合理流动,实现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的良性互动。
有效盘活土地、房屋等闲置资源,加快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快推动农村土地向村集体合作社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健全要素市场,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蕞大化和效率蕞优化。
加快推进省级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工作,确保3月底前完成整合挂牌、6月底前全部完成改制,实质化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
确保下放权限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全面落实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各项任务,深化市与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开展隐性障碍清理专项行动,支持组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商会协会,完善市县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
尽快理顺体制机制,持续推进整合后企业业务融合和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扎实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进部门内设机构改革,推行聘任制公务员。稳妥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确保上半年大头落地、年底前全面完成。
积极培育引进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全面落实各类支持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加速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三大改造”。特别是要持续推进高排放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实施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深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高标准实施国土绿化行动。
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南部四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移支付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覆盖市县两级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碳普惠机制。
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实施技能人才竞赛成长计划。
分批分步骤实施城市区高中迁建,6月底前开工建设首批8所现代化高中;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加快实现农村学生就学由“就近就便”转向“就优”。全面完成“县管校聘”改革。加快洛阳乌拉尔大学申报批筹和规划建设,支持洛阳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争创职业本科大学。
试点建设一批城市医疗集团,加快省第二儿童医院、市中心医院伊滨医院等重点医疗项目建设,高质量建设呼吸、中医骨伤科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提升县乡村医疗水平,分批推进县级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6月底前完成以“六个统一”为特征的县乡村一体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同步组建专科联盟,发展远程医疗。
加快完善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五级养老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积极推进乡镇区域养老服务站、农村集中互助养老服务点、小型农村集中养老服务站三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