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
声明:,,,。详情
河南洛阳工业园区是于2003年4月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于2005年12月经国家核准验收通过的河南省首批省级开发区之一,以工业为主体,多种产业配套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经济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13.16平方公里,在国务院批准的洛阳市2002—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之内,位于规划中的“郑洛城市工业走廊”的核心区域。
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以动力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业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现代农机装备、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动力装备制造基地,中原经济区西部出口加工和物流基地。
现在,集聚区建成面积为7.2平方公里,共有企业3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3家,去年实现企业总收入82.2亿元、税收1.05亿元;今年前8个月,实现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56.66亿元、税收0.98亿元,肯嘱少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7亿元。
集聚区的前身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山园区。2005年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山园区实现蜕变的关键年。当时国家开始对全国开发区进行清理整顿,由于园区以涧西几个大厂作基础支撑,加上交通便利,因此不但得以保留,而且顺利升格为独立的省级产业集聚区,并更名为洛阳市工业产业园区。自此,工业产业集聚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5年当年,集聚区内各项经济指标翻一番,之后几年都保持了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
集聚区虽然起步较晚,但主导产谅谜请业明晰,发展方向明确,重点围绕以动力装备制造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发展。2006年,集聚区引进国机集团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建设大型收获机械生产基地;2007年,引进总投资17亿元的一拖工业园项目,随着该工业园大功率轮式拖拉机、车桥以及大功率柴油机项目的建成投产,集聚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农机制造基地。目前,集聚区内以一拖、中收为骨干的装备企业达230多家。
随着集聚区基础设催体敬施的日益完善,目前,集聚区面临“二次创业宙断”的挑战。集聚区受自然条件及行政区划制约、土地发展空间限制,发展遭遇瓶颈。另外,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较重,资金投入非常大,集聚区缺乏有效的融垫祖誉资渠道,难以实现滚动开发。
为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加快主导产业发展,集聚区制定出台了工业项目差别化优惠政策,进一步明确入园婶谅端项目产业条件,制定低效企业退出机制,对园区内个别市场竞争力较差、技术水平低的企业通过合作经营、土地置换等方式予以整合或清退。
今年,集聚区成功引进总投资30亿元的国机重工(洛阳)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也被列为今年市“十大大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示范项目”。
在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同时,集聚区正在启动洛阳国际(口岸)物流园区一期铁路集装箱办理站项目,建设以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为主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计划明年开通至青岛的货运五定班列。项目建成后,集聚区将成为全省头部个公铁海联运物流口岸项目,为洛阳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集聚区下一步将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集聚区已启动鸿安科技与中科院合作建设生物技术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冠奇公司与日本三井合作建设新能说兆谅堡源材料研发和生产项目等。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