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金额348亿元!洛阳地企合作签约产融合作协议448个
此次地企合作会主题是“加强产融合作,支持项目建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这是洛阳第21次,也是进入“十四五”时期首次地企合作会议。
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宛康,市委副书记赵会生,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琰君等及相关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党(工)委或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18家省定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同志,驻洛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全市60家重点工业企业、市管企业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布局的重要工业基地,洛阳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00多家、各类研发机构900多家,央企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2016年,洛阳市作出了深化地企合作的重大决策,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起对接合作的平台,先后召开20次地企合作联席会议,形成了多方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地企合作新格局,成为洛阳厚植发展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全国叫响了地企合作的“洛阳品牌”。
产业项目有序推进。洛阳地企合作开展近5年来,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地企合作的重要抓手,累计签约产业类项目771个,计划总投资3240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760个、开工率98%,完成投资2338亿元,资金到位率72%。
产销对接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产销对接平台作用,先后组织签订产销对接合同812个,总金额440亿元。截至目前,所有产销对接合同已全部履约完毕。
科技合作不断拓展。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对接交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累计签约科技成果转化及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400个。截至目前,364个项目已成功落地转化或完成改造,36个项目正在有序实施。
服务项目坚强有力。地企合作会议现场交办涉及项目手续办理、要素保障等方面问题393个,377个已办结。2020年共交办企业反映问题82个,截至目前,70个已办结,12个正在办理。一批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拉近了政企间的距离,优化了营商环境。
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标志着洛阳都市圈建设正式迈入全面启动新阶段。
前不久,洛阳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开局之年的重点任务作了具体安排,提出深化提升“9+2”工作布局,聚焦“四强两优三争先”奋斗目标,统筹抓好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洛阳都市圈。
“在推进洛阳都市圈建设、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市新征程中,场域载体‘强磁场’集聚效应持续发挥,地企合作大有可为。”洛阳市国资委主任常涌涛介绍说。
据介绍,此次地企合作主题任务就是坚持落实全会要求,坚持开门就是开战、开局就要决胜,聚焦“加强产融合作、支持项目建设”,紧盯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金融支持这个“输血机”,充分调动地企各方面各层级的力量,充分发挥地企合作场域载体“强磁场”作用,推动洛阳“十四五”发展迈好头部步、见到新气象。
一方面,近年来洛阳以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引金入洛”成效明显。2021年,洛阳再次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全市累计引进金融机构31家,总数达237家,实现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近年来,洛阳通过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对接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银企对接会,产融合作持续深化。地企合作会议签订的1016个产融合作协议均已履约完毕,投放资金1490亿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科技贷”、“成果贷”业务,打造还贷周转金业务的“洛阳模式”。2020年全市金融机构计划投放387亿元,实际投放391亿元,签约落实率达101%。
另一方面,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金融信贷支持与项目建设融资需求之间的缺口还比较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
据了解,为了破解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此次地企合作会议专门邀请9家省级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组织28家驻洛金融机构、基金公司和60家市重点企业现场对接。通过紧盯项目建设“牛鼻子”,充分发挥地企合作的场域载体“强磁场”作用,加大产融合作力度,着力解决政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破解企业资金瓶颈制约。
据介绍,此次地企合作会,共发布项目融资需求信息133个,需求总金额750亿元;发布金融机构上半年拟签约贷款投放协议1990个,总金额383亿元。其中,农发行与汝阳城投签署的4.78亿元合作协议、中信银行与旅发集团签署的2.25亿元合作协议、工商银行与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签署的9300万元合作协议等24个产融合作协议投资大、引领性强,在会议现场进行集中签约,总金额33亿元。
洛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洛阳将围绕提速提质洛阳都市圈建设,构建大服务、大对接、大合作、大改革、大发展的地企合作格局,持续扩大地企合作成果,协力打造产融合作的“洛阳样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